在READMOO網站上,看到了傅月庵的這篇文章
網路時代的重度閱讀者傅月庵:讀書無用!/「每月一書,以書策展」第八次聚會
摘:
「暢銷,是種罪惡。」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選書人
「每月一書,以書策展」活動每月一聚,2015 年 1 月的主題,是「選書,讀書」。發起人李全興(老查)以自家特製的小點心招待讀友,輕鬆地開場。依照慣例,主講人上臺前,參加「每月一書,以書策展」活動的讀友會先依序簡單自我介紹,同時談談自己最近的閱讀經驗。從分享的書目當中,可以發現大多數人的選書方式明顯與職業或最近的心境有關,待主講人傅月庵正式開講,他總結表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選書人,選出來的書對自己有意義,對其他人的意義就沒那麼大。」
將場景轉回自家書櫃上的藏書,原來這段陳述也適用在自己身上,不過,當書感逐漸的被釋放出來,藏書的類型豐富了,與人交流後,對他人也就開始有了意義!
一、書感練習
喜歡上書店翻書、找書、逛書的習慣,是從高中養成的,因為附近剛開幕的書店不僅陳列整齊美觀、燈光氣氛幽雅、冷氣設備超強,讓我一待就是好久好久,看什麼書?剛開始,看的當然是自己有興趣的書籍,後來開始想到一個有趣的方法,在每個分類的書架上挑選一本(無論是從書側、書名、設計感,總之就是憑直覺選一本),選完,然後務必從頭到尾的看完一遍,從文學、經學、史學、法學、科學、數學、哲學、醫學、音樂、歷史、設計、建築、廚藝、手作、繪本、旅遊,通通都挑一本看完
結果,誠如傅先生所提及的,試誤中學習,就找到了一本又一本的好書,認識了一個又一個的領域,我知道,這種練習確實是必須親身經歷的,於是,小米在能夠稍稍理解成人世界的基本禮儀規範後,就開始帶著他逛書店、訪圖書館。有了孩子之後,以往不會特別注意書店與圖書館空間內的親子行為,瞬間變的敏銳了起來,有些朋友問我,小孩子根本就會爆衝、大吼大叫、無法安安靜靜的閱讀,帶他去會不會影響他人呢?其實這跟家庭內的親子互動有很大的關連性,有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必須與孩子先培養好一定的穩定度與默契,才不會在公共空間造成他人的困擾。
曾經遇過一位爺爺帶著孫子到兒童閱覽室去,小男生腳踩木地板發出了聲響,他覺得有趣,越來越大聲,開始跳起了踢踏舞~『火焰之舞』,老爺爺喊他卻無半點效果,此時,其他在場的善良人士都默默的觀察著,一個孩子說話了,『小朋友~你不要再跳了!這樣很沒有禮貌,外面有公園可以玩耍阿,這裡是圖書館,你這樣一直踏出聲音我們怎麼看書呢?』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小米!那位老爺爺連忙把他的金孫帶離開現場,而我,欣賞小米的直言!
剛開始在圖書館裡頭,小米試誤的方式非常的簡單,就是選定一格,然後把裡頭的書全部搬出來,隨著我們在家裡閱讀過的書籍量的增加,漸漸的她目光開始往整面牆的書櫃掃射,憑著書側上的圖案找尋他要的書籍,文字尚未理解前,書感的培養非常的有趣,就是書的圖像、形狀、大小,再大一些時,我陪她挑完書,換她跟著我挑書時,三不五時傳來小聲的問句,『爸爸,這本有小BABY的書你要借嗎?』『這本是姑姑去義大利的書你要看嗎?』『這本書裡面有好多咖啡耶』,光是用圖象再加上順手翻幾頁內容,小米已經能判斷這本大約是描述哪類的書籍,我實在蠻訝異的!原來,圖書館陳列書籍還有這樣的好處
二、經典不經典
『沒讀過的書,就是新書』,既然看到了小米試誤試的那麼有趣,我開始再用這句話找書,也讀出了文章裡說的問題,有些時候『經典』讀不進去,不是他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歷練、經驗與生命尚未有緣份作出回應。顏擇雅在《愛還是錯愛》中也曾提到過類似的問題,他談的是學習英文與經典原文小說的經驗,有興趣的朋友能翻閱參考,就我本身的經驗來講,易經與倫語算是從讀到找不出進去的路到走進去不想出來的最佳範例,無法理解並不會造成任何的損失,但試著理解卻能帶來日益豐富的助益,這是經典的力量,也是需要各自領悟的部分!文言文,就是一種原文,跟外文並沒有兩樣,持續的保持閱讀的感覺,存放在心中等待,時間自然會將他的路徑顯示出來。
讀書,需要『霸氣』,代表的是無懼的嘗試錯誤、多元接受,卻也需要『和氣』,尤其是共讀時,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辛辛苦苦買了多昂貴的書籍,一定要孩子買單,照表操課,那樣的霸氣真的~~~~讓雙方都生氣阿!
倫語的『學而』,是書中濃縮的精華,講的就是『學習與連續』,一而再、再而三,持續的學習,不管是在教養上、在共讀上,皆是如此
留言列表